以下是受 SystemEDGE 代理监控的性能指标。
在固定时间段内采样的活动实际内存总量 (KB)。 采样时间间隔取决于系统。 在 SunOS 中,内核会每 5 秒钟更新一次该参数。 当内存中运行的进程实际使用该内存时,内存处于活动状态。 该值应当小于或等于 memInUse。 较大的值可能表示系统内存不足。
所有 CPU 在空闲模式下花费的总秒数。 NT 系统不支持该变量。 该值可以打包 32 位计数器。
系统 CPU 以空闲模式执行的时间百分比(抽样期间内)。
所有 CPU 在内核或系统模式下花费的总秒数。 该值可以打包 32 位计数器。
系统 CPU 执行内核或操作系统的时间百分比(抽样期间内)。
所有 CPU 在用户模式下花费的总秒数。 该值可以打包 32 位计数器。
系统 CPU 以用户模式执行的时间百分比(抽样期间内)。
过去 15 分钟的平均负载。 平均负载代表指定时间范围内在运行队列中的作业平均数。 报告的值是平均负载乘以 100。 例如,值 50 表示平均负载为 0.50。
过去 1 分钟的平均负载。 平均负载代表指定时间范围内在运行队列中的作业平均数。 报告的值是平均负载乘以 100。 例如,值 50 表示平均负载为 0.50。
过去 5 分钟的平均负载。 平均负载代表指定时间范围内在运行队列中的作业平均数。 报告的值是平均负载乘以 100。 例如,值 50 表示平均负载为 0.50。
正在使用的系统活动内存百分比。 通过将 activeMem(10) 除以内存 (System.3) 并转换为百分比,可近似得出该对象的值。 因为虚拟内存允许系统使用较高的 memCapacity 值进行操作,所以不应当单独使用该值来判断加载系统的方式。 管理器也应当监控 swapCapacity。
正在使用的系统内存量。
正在使用的系统内存百分比。 通过将 memInUse(9) 除以内存 (System.3) 并转换为百分比,可近似得出该对象的值。 因为虚拟内存允许系统使用较高的 memCapacity 值进行操作,所以不应当单独使用该值来判断加载系统的方式。 管理器也应当监控 swapCapacity。
系统范围内打开文件的总数。
自上次初始化内核以来,已经发生的页面错误总数。 当运行进程尝试访问当前不在物理内存中的虚拟存储页面时,就会发生页面错误。 该尝试会导致硬件页面错误。 高比率的页面错误可能表示系统超载或系统内存不足。
自上次初始化内核以来,已调入的总页数。 页面调入是一种操作,由在其中从辅助存储读取页面内容的虚拟存储系统执行。 高比率的更改可能表示系统超载。
自上次扫描以来,已调出的总页数。 页面调出是一种操作,由在其中将页面内容写入辅助存储的虚拟存储系统执行。 高比率的更改可能表示系统超载。
表槽当前已分配且正在使用的进程数。 在较旧的基于 BSD 的系统上,该指标非常重要,因为它对任何一个时刻可能在系统上运行的进程总数设定了上限值。
自上次初始化内核以来,已经发生的上下文切换总数。 每当进程放弃 CPU 而由另一个进程代替时,都会发生上下文切换。 该计数器反映了系统活动的级别;高比率的上下文切换表示系统负载。
自上次初始化内核以来,已经发生的系统调用总数。 当进程调用一个必须以内核模式或特权模式执行的函数时,会发生系统调用。 它是系统负载的指标,并且在被许多用户共享的服务器或计算机上可能较高。
在系统上找到的僵尸进程的当前数量。 该 MIB 对象通过将所有进程与 processStateStr 僵尸进程相加而得。 数量越少越好。 在 SystemEDGE 4.1 和更高版本中受到支持。
在固定时间段内采样时,排定程序的运行队列的长度。 采样时间间隔取决于系统。 在 SunOS 中,内核会每 5 秒钟更新一次该参数。 系统平均负载通过 runQLen 的值进行计算;平均负载定义为针对某些时间间隔的 runQLen 平均值。
系统的使用中的交换空间总量百分比。 通过将 swapInUse(13) 除以 totalSwapSpace(29) 并乘以 100 可计算出该对象的值。 在此包括该值可便于轮询、监控和历史记录采样。 该对象是所有交换分区和区域的聚合值。
系统当前使用的交换空间量 (KB)。 当内存短缺时使用交换空间。 通常,整个进程被换出到辅助存储。 将该值与 totalSwap(在 Concord 的 kernelConfig 组中)进行比较可帮助表明是否需要额外的交换空间。
系统交换空间总量 (KB)。 交换空间是辅助存储(主要为磁盘)上的区域,用于交换和分页。 交换是一种内存管理策略,当内存短缺时会将整个进程写入辅助存储中。 当进程开始时,其所有页面都在虚拟内存中;只有正处于使用状态的页面才会从磁盘或交换空间引入。
版权所有 © 2013 CA。 保留所有权利。 |
|